给地球把脉!中国首个地球系统模拟大科学装置启用
虽然给整个地球做实验不现实,但科学家仍有办法为地球把脉。地球上气态的空气、液态的江河湖海、固态的山石冰雪、不断演化的生命体……这些纷繁万物都可以被科学家装进“数值实验室”,用来模拟地球的现状,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6月23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在北京怀柔科学城落成启用。这是我国研制成功的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系统模拟大科学装置。2018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新装置的核心软件自主研发
地球系统模拟装置又称地球模拟实验室,简而言之,就是对地球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即以地球系统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描述地球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命过程及其演化的规律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大规模科学计算,科学家们由此得以重现地球的过去、模拟地球的现在、预测地球的未来。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地球系统各圈层数值模拟软件为核心,软、硬件协同设计,规模及综合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专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其核心软件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经过长期科研攻关自主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能够模拟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演变规律。
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研发自己的数值模式。例如,正在进行中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就有来自全球33家机构的约112个气候模式版本注册参加,其数量为历次之最。
虽然目前国际上已有如此多的数值模式,但它们绝大多数仍是气候系统模式,仅有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提交了地球系统模式,其中就包括了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值得一提的是,CAS-ESM正是地球模拟实验室的核心模式软件。
“我国地球模拟实验室的建成将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建设、双碳愿景目标、防灾减灾等国家重大需求,能够为国际气候与环境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说。
为实现碳中和提供科学支撑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碳中和,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最为复杂的多边外交谈判议题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已建成专门的地球模拟装置,从而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问题的外交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编辑:admin